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教研科研 » 正文

    智电学院教师参与首届高校产教融合创新领航计划研修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来源: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 字体大小:

    6月28日至29日,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王如意、张德福、高小镜、樊港奥赴西交利物浦大学,参与由该校领导与教育前沿院(西浦ILEAD)举办的“首届高校产教融合创新领航计划”研修活动。本次研修以西交利物浦大学创业家学院(太仓)为实践载体,吸引了全国13所院校25名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聚焦数智时代产教融合创新路径探索。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主旨报告《数智时代的生态化:西浦的教育探索和布局》中指出,数智化时代知识传授价值衰减,教育需从“消除无知”转向“应对不确定性”与“创造意义”。他强调未来教育应具备全民性、融合性、技术驱动性等特征,人机共生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西浦正通过构建多地学习创新中心,推动教育形态扁平化、多元化,其创业家学院(太仓)的行业学院模式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样本。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创业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张晓军教授深度解析“融合式教育”实践,以太仓校区“重塑而非赋能”为核心理念,通过课程超市、创业企业岗、创新工厂三大支撑,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七大行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他以海尔智能家居、京东物流智能化等企业真实项目为例,展示“问题驱动-技术落地-价值转化”的闭环教学模式,让学习从理论转向解决真实社会议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创业家学院(太仓)智造生态学院代理院长朱雨逸助理教授分享“融合式教育生态模式”,该校与海尔、博世等行业巨头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将企业真实需求融入教学实践。以智造生态学院为例,学院与企业共建4门核心课程及3个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项目中提升综合能力。朱雨逸强调,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实际帮助。

    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教育研发院主任苏炯龙高级副教授介绍“75%主修+25%辅修”学分结构,主修聚焦技术能力,辅修强化创新创业素养,并通过600小时企业参访、国际竞赛等课外活动,实现“教学即实训、学习即应用”,培养学生跨学科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在真实课堂案例展示中,智造生态学院郑羽帆副教授以增材制造课程为例,构建“工艺-材料-应用”三位一体框架,通过5周沉浸式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分组协作中完成从工艺参数优化到样件性能表征的全流程,形成标准化研究报告。创业企业港JosephSeet副教授则以项目制学习为纽带,构建覆盖创业全周期的实践路径,通过“理论精讲+项目实操+导师点评”模式,使课堂成为创业实战场。

    参与研修的智电学院教师表示,西浦“融合式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的壁垒,其“校园+产业园”的共生式办学模式、真实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为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院将借鉴西浦经验,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产业升级和数智时代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