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9 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陆贵文教授、香港都会大学汤建辉教授应我院钟国麟教授及科研处、国际交流处联合邀请,做客 “广理大讲堂”,在工程楼一楼会议室先后作题为《香港院校工科教师科研培养路径 —— 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和《英国院校工科教师科研培养路径 —— 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为例》的报告。讲座由科研管理部部长崔怀林主持,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唐志列及近百名师生参加。
陆贵文教授以香港城大 “3+3+3” 培养模型为主线,展示了新聘博士如何通过 “启动基金 + 导师组 + 国际会议” 完成科研种子期,凭 “国家基金 + 企业匹配 + 跨学科平台” 进入成长期,再依托 “国家级项目 + 重点实验室 + 专利转化” 实现爆发式发展,最终实现从 “第一桶金” 到 IEEE Fellow 的跨越。
汤建辉教授解析了英式 “四条轨道” 培养体系,并以 UCL 为例,提炼出 “Research Fellow→Lecturer→Reader→Professor” 并行成长路径,将 “教学 — 研究 — 知识交换”权重写入院系晋升细则,帮助百余名青年教师在申请项目、评职称时形成可量化的 “Impact 证据链”,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与产业价值,助力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与知识转化三线并进。
在长桌交流环节,两位嘉宾与现场教师围绕 “破五唯后如何自证价值”“跨学科成果归属” 等议题深入对话。陆贵文提出 “学术 — 技术 — 经济” 三维雷达图评估体系,汤建辉建议通过 “Impact Diary” 提前记录媒体报道与标准采纳等成果,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分享结束后,我校教师踊跃提问,就 AI 技术融入科研、高质量成果产出及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等问题与两位教授深入交流,陆贵文院士与汤建辉教授一一作答。
本次 “广理大讲堂”由科研部、智电学院主办,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协办。梁学宏院长致欢迎辞并介绍嘉宾,崔怀林部长主持,钟国麟教授、唐志列教授等出席。活动为后续联合科研与人才共育奠定基础,开启新篇章。
陆贵文院士演讲
会后合照
稿件来源: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
撰稿:钟国麟
图片:钟国麟
初审:钟国麟
复审:吴浩
终审:吕在艳
广州理工学院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十一号教学楼201 电话:020-3972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