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专业设置 » 正文

机器人工程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4日 来源: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 字体大小: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机器人设计制造及机器人集成(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生产线)应用领域,培养具有机器人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素养、工程应用能力,能从事机器人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机械、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及集成设计基本方法,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智能产线应用能力,能在智能装备制造、机电企事业单位从事机器人相关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机器人工程理论,受到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装配、调试及编程等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机器人机械结构和传动设计、控制设计、装配、调试、编程、操作等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一)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热爱专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具备良好的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吃苦耐劳、刻苦专研业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自我的审美和劳动意识,

6.具备“精技术、懂管理、善服务、能创新”的基本素质。

(二)知识要求

1.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和自然科学、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工程力学、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等专业知识。

3.了解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动态,跟踪行业发展的新知识。

4.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具备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相关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具备必要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操作等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外语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

3.具有机器人系统设计、集成与应用的设计、安装、调试、编程控制等能力;较强的工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具备对机器人技术拓展应用的能力。

4.具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通识课

公共必修课

必修

39

23.5%

528

200

公共选修课

任选/限选

10

6%

120

40

合计

49

29.5%

648

240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必修

29

17.5%

430

34

专业核心课

必修

25

15.1%

400

56

专业选修课

限选

20

12%

352

37

合计

74

45.8%

1156

108

集中实践课

必修

34

20.5%

12

884

拓展课

任选

9

5.4%

144

0

合计

166

 

1893

1251

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A 、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器人技术A、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压传动A、机器人系统设计、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

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材料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机器人技术实验、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实验、机器人系统设计实验、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训、金工实习B、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实训、双臂机器人编程控制、工业机器人装配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综合实训、机器人工作站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能够满足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有12位专业教师,其中教师队伍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工程师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8%;硕士10人,硕士以上学位占83%。

专业负责人在机械制造及机器人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熟悉并承担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其余教师均具备机械电子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其自动化专业学科背景。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共有15个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PLC西门子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机器人原理与控制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实验室、机器人创新与竞赛实验室、虚拟产品开发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创新机器人实验室。设备总资产近2000万元,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1000元以上)近3000(台/件)。

本专业依托以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为实践平台,与行业内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广州园大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可接纳学生300人次以上,为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实训条件。

七、其他亮点

(一)校企深度合作。与广东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提供实习、实训,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同时与“学校、企业、研究所”建立三位一体的新的研究和教学模式。

(二)建立创新班。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制定大学4年的实践计划、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组装调试等过程,实现智能制造全过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的能力,作为毕业设计考核一项内容。

(三)建立社会服务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以各类工作室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